误区 1:创业者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的
大错特错。商业友好型和风险回报型环境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技巧也可以教授。如果你没有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创意,或者缺少自己动手的主动性,就很难成为一名创业者。但是如果你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技能。只要能走出去,开办一家公司,并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过,这条道路比较艰辛。其实你可以选择更容易的途径,比如参加一些国家中越来越多的大学和中学开设的创业课程。你还可以从当地和国家创业组织得到专业咨询,了解如何开发和实施商业创意。最后,你可以与一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接触,或者加入互联网上的创业导师网络,讨论你的创业计划。如果在做了上述所有这些尝试之后,你还是失败了,那么再说“创业者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的”也不迟。
误区 2:创业者都是单打独斗
有些创业者确实如此。但是,很多创业者往往要依靠一名或多名合作伙伴开办公司。例如,在英国,40%的初创公司有一名以上的创始人,合伙经营的收益比单打独斗高出15%。即使是斯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在独揽大权之前,也曾与斯蒂芬·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和罗纳德·韦恩(Ronald Wayne)并肩作战。合作伙伴——可以是家人或朋友——可以带来你不具备的技能和经验,并能在危机时刻提供精神支持。经营公司其实更像一种社会活动,你要雇用员工,寻找投资者,说服顾客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你不吃不喝不洗不睡,你可以一个人完成所有这些工作,但是你不想让自己熬红的双眼和难闻的味道吓退重要客户吧。找一名合作伙伴,与你共同分担工作和责任,公司可以经营得更好。
误区 3:创业者只追求利润
不见得!获得利润或许是创业的最终目标,但往往并不是唯一目的。推动一些创业者的动力是实现梦想或理念的激情,或者抓住某个市场机遇的决心。大多数美国小企业主都说他们创业的初衷是渴望自主——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其他地方,人们因为没有其他选择而走上创业之路。在缺少雇主和工作机会的地方,你可以成为自己的老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创造工作机会,或用其他方式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从而间接地造福社会。一旦你认识到你能既享有金钱,又得到社会尊重,就可能遇上一位具有社会意识并让你自惭形秽的企业家。因为这种企业家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自觉地追求社会目标,其首要目标不再是赚钱,而是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误区 4:创业需要一大笔资金
胡说!在美国,只需几百美元就可以做起小本生意,比如清洁服务公司或水果摊。在欠发达国家,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可能更少。如果你有创意,所需的资金可能还要少。例如,你可以采用游击式营销,而不是花大钱打广告,同样可以拉到潜在客户。互联网上提供的免费或者廉价创业资源是另一种减少启动资金的好机会。一般而言,启动和维持公司运营所需的资金数目取决于公司的业务类型。相对于那些需要租赁办公室或零售点并需要聘请帮工或雇员的企业来说,家庭型、不需要聘请雇员的公司所需的启动资金要少得多。对创业新手来说,预估启动和运营资金是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因此,如果预估偏低也不要太自责。即使是依赖大规模顾问团队的百万美元大企业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误区 5:真正的创业者总能成功
胡扯!只有从不冒风险的人才永远不会失败。在美国,大约半数初创公司不到4年就关门大吉了。但是真正的创业者即使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仍不放弃自己的信念,许多人会重整旗鼓,从头再来。从过去的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的人,最有可能在第2次、第3次或者第N次重新开始后大获成功。创业失败的原因包括市场需求不足或不明确、缺乏计划和缺少资金等等,如果你第一次失败了,你应该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以便为将来作出适当的分析。这种分析可能会促使你修订商业计划或实施方案,或者考虑尝试完全不同的生意,甚或……尝试找一份固定工作。不管你做出哪种选择,一定要放下“愧于失败”的包袱,轻松前行。你有很多好榜样:亨利·福特(Henry Ford)、斯蒂芬·乔布斯、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及本田宗一郎(Soichiro Honda)都是在经历过失败后才功成名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