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根据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总要求,按照“生态立州、农牧稳州、工业富州、科教兴州、旅游活州”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十项重点人才发展工程,加快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的要求,以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突出加强“一把手”的培训,采取理论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着力提高党政人才应对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专技人才素质增强工程。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步伐,加强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以山东省对口支援为契机,每年选拔90名左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育、卫生、农牧、科技、旅游等专业人才赴山东省相关单位及高等院校,开展为期3―6个月的专业进修和挂职学习,拓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渠道,加速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科教文卫人才开发工程。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开发与培养计划,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一大批中小学、职业教育学校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认真实施卫生人才“请进来、走出去”培养战略,抓紧抓好多层次创新型医、药、护、技等卫生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医、药、护、技等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要求,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发展前途的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一批本土作家。
企业经管人才培养工程。以加快特色工业集中发展,推进海北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目标,加强全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每年有计划选调10名左右的企业管理者参加涉及煤炭开发、采矿业及矿产冶炼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与能源产业等特色产业方面的业务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战略思维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
高技能型人才摇篮工程。依托对口支援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的优势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每年选派400名人员赴山东开展建筑、厨师、保育员、文秘、财会、机械加工、钳工、焊接、计算机、汽车维修、数控技术方面的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海北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州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工作力度,把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办成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真正为培养本地技能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基层人才援助服务工程。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要,继续做好选派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工作。继续实施农村牧区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加强农牧区教师、乡镇医疗卫生、乡镇(社区)和基层法检、乡镇农技等人才队伍建设,搞好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服务基层。
农牧区实用人才壮大工程。继续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对具有较好发展前途的实用人才和劳动力进行致富技能引导性培训。到2020年培养农牧区科技致富带头人4000名,示范户4500个,辐射带动全州所有农牧户。
产业领军人才支撑工程。紧紧围绕海北在全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按照“四区两带一线”规划布局的战略部署,以建设高原生态功能区、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高原特色工业发展区、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产业培育、项目投资为支撑,重点建立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能够承担重大科研课题能力和水平的本土青年领军人才和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工程。围绕现代农业、畜牧业、环境保护利用、生态旅游、文化艺术等,制定高层次人才创业优惠政策,坚持以优惠的待遇留人,在创业发展、学习培训、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尽可能地通过宽松的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海北工作,真正使高层次人才“才有所值”。
未来人才积累储备工程。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主体,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选派200名左右后备人才,到省内外重点大学深造、到基层挂职,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尽快成长并发挥作用。建立未来人才储备库,确保后备人才队伍既有一定规模和数量,又具备相应的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作者:白祖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