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才网讯,近几年,很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把先进的数字化工作方式引入社区,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更多朝气和生机。在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办事处解放路社区见习岗位上的大学毕业生李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爱岗敬业精神赢得了居民的称赞。前不久,25岁的李晋获得2010年度全国“奉献之星”优秀社区志愿者称号,他是我省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在社区见习岗位的大学毕业生。
每天的社区工作动态都要输入社区博客,电视中播放的有关社区内容也要用照相机的摄像功能翻录下来,再一项项录入博客视频,还要汇总、回复网民的留言……从事社区工作三年多来,李晋几乎没有在凌晨1点前睡过觉。问他为什么如此玩命,朴实的李晋说:“选择社区工作就是选择无怨无悔 ,我每天都是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工作。”
他创建了省内首个社区博客
2007年6月,李晋大学毕业。当年7月份,西宁市就业局招考社区见习岗位,李晋被录用,11月上岗。 “那时我对社区工作的概念,就是一群老大妈解决着社区杂七杂八的琐事,自己能不能干下来,心里直嘀咕。”想起刚到社区时的情景,李晋很有感触。
适应社区工作后,李晋发现网络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为了让辖区居民关注社区、了解社区,李晋在礼让街办事处和社区的支持下,于2009年1月创建了青海省首个社区博客――解放路社区博客。博客的建立给居民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也让社区更好地服务居民。
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解放路社区博客已经创建了多个板块,上传了各类宣传、文化、工作图片1400多张,各类视频节目140多个,撰写博客日志380多篇,留言和意见或建议240多条。对留言上所反映的问题,社区都会尽力解决。同时,通过添加收藏网页形式,李晋转载了《西海都市报》上的大量社区和民生方面的新闻内容,在过去的两年中,累计访问量23000次以上,最高日访问量900多次。
解放路社区博客的成功建立,也有效地带动了全市社区的网络建设,随之,全市很多社区都建立了社区网站、社区QQ、社区微博。
他把年轻人的朝气
带到社区工作中
李晋常说:“我希望把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热情的工作精神带到社区工作中去,让每一天都是学习的一天、进步的一天、充实的一天。 ”
2009年3月,本报社区联络站在解放路社区成立了,李晋发现辖区居民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劲头越来越高,他配合本报社区联络站开展了40多期“社区讲堂”,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2009年7月,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李晋主动组织辖区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本报社区联络站及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环保社区行”活动中。
每年寒、暑假,李晋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辖区学生从最初只有几十人参加活动,发展到现在上百人参与活动。他每个月都要不定期为居民开展公益活动,让居民的心和社区越贴越近。居民常打电话询问下一期活动什么时候举办,参与热情高涨。
六十多场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李晋的工作劲头越来越高。他还把组织公益活动的经验介绍给办事处所辖另外两个社区,有些公益活动几个社区联手举办。
他喜欢在社区为居民服务
说起李晋,居民会感动地说:“这小伙子,就两个字,能干。”
社区工作有时都是些婆婆妈妈的琐事。 2010年5月的一个晚上,校场街3号院的下水道堵了,污水四溢,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李晋知道后,当晚就和社区主任徐贤琴及工作人员疏通下水,一直忙到晚上11点。解放路社区孤寡老人卓老太太,身患多种疾病,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难。李晋经常去看望老人,还发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关心和帮助老人。一提起李晋,卓老太太就会竖起大拇指,夸个不停。
2011年2月2日,大家都回家过年了,李晋还在社区忙碌:“明天就要过年了,宣传栏里的图片也应该换成新的。”李晋的工作得到居民认可,也让其他办事处眼热――礼让街办事处想把他“挖”过去,他拒绝了。李晋说:“是社区培养了我,工作三年多,我学到不少知识,社区还为我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让我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我离不开这里。”
“李晋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是社区见习岗位上80后大学毕业生的典范。”办事处负责人靳生华说。(作者:燕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