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下基层?一‘沉’下去就再也‘上’不来了。”有位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和所在学校的男生对记者说,他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进仕途”。他说,他在这方面一直有研究,知道组织部门有一个“选拔视野”。要是在城市单位,就会在这个“视野”之内,几年里混上个科级处级很容易,要是下基层,就脱出这个“视野”,运气特别好顶多混上个乡镇干部。
死死“锁定”条件优越但岗位拥挤的大城市,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却求贤若渴的农村和基层去,是造成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乎,“怕吃苦”、“好高骛远”等责备随之而来。记者近日深入采访后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调查起源:大型招聘会的“尴尬”
近日在杭州举行的全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招聘大会,规模为近年最大。然而,万头攒动的招聘会最后拿出的统计数据却十分“尴尬”:虽然进场招聘的15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2.2万个岗位,现场接待人次达6万多,但最后达成初步聘用意向的只有7590人,现场直接录用的仅为192人。也就是说,提供的岗位大多数被“空置”了。
一面是许多大中专学生找不到工作,一面却有这么多现成的工作岗位找不到人。这是什么原因呢?据浙江人才市场一位负责人分析,最核心的原因是,很多大学生眼睛只盯着杭州等大城市,而这些招聘单位却大多在外地,不少还是基层单位或企业。于是,“供”、“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目标错位。
面对这次招聘大会的结果,举办者尴尬,许多招聘单位也尴尬。离杭州不远的某县一民营企业由老总亲自带队上会招聘,原想招聘9人,没想到全部报名者也只有六七人。这位老总摇头感叹:“月薪出到两三千都没人肯来,看来我们这座‘庙’还是太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