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拓宽
"小高地"建设单位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主动开辟交流合作渠道,积极弥补自身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不足。高原体育领域"小高地"、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在马福海研究员的带领下,与日本仙台大学签订国际交流共建"友好单位"协议,并组团赴日本就凯林自行车赛事赛情和体育博彩情况进行考察,为我省环湖赛的承办和体育彩票的发行引进了新理念、新技术。同时,还邀请日本有关方面8名专家学者,就"中日两国世居高原和平原老年体育锻炼者的健康和运动能力比较研究"进行了共同合作,完成了前期资料收集工作。装备制造领域"小高地"、青海华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在总工程师杨拥军的带领下,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原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天喻公司联合形成攻关团队,共同承担了3项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目前已完成相关技术报告和样机制造,为我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小高地"的建设,我省相关单位已经和外界建立起了长期协同攻关、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
"小高地"项目建设效应逐步放大
各"小高地"建设单位倍加珍惜这份荣誉,充分利用政策支持,不断放大项目效益,从而产生出更多地"溢出效应"。社会科学领域"小高地"、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马成俊博士的带领下,利用"小高地"项目影响力,成功申请资助1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该院的图书室建设,通过改善硬件环境,让"小高地"名副其实。交通运输领域"小高地"、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在房建宏研究员的带领下,以省级人才"小高地"的优势,在国内同行业中成功竞争到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经费300万元,并积极争取省级配套经费300万元,为提升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科研能力和水平提供了经费保障。
良好的"小高地"环境基本形成
依托"小高地"项目建设,各单位进一步增强人才意识,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的关键环节,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事业平台,着力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科研中的后顾之忧,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氛围。地质工程领域"小高地"、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潘彤博士的带领下,为适应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先后制定了为引进人才给予一次性定额安家费、为毕业生初次买房给予10万元的借款、提供大学生周转公寓以及为现有人才继续教育报销2/3的学费等优惠措施,建立了全省第二家、西北地勘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效增强了"小高地"凝聚人才的能力。新能源领域"小高地"、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王体虎博士的带领下,为适应企业跨越发展对人才技能的需求,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对300余名技术员工进行了培训,人均参加培训6个课时以上,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