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求职高峰又将来临了。在有关报纸上,大学生求职的问题连篇累牍。在大学生看来,要想找个好工作,只有3点:1、有门路。靠关系找一份不错的工作。2、有牌子。名校毕业,靠校牌找一份好工作。3、考研,继续深造,靠更高的学历找一份工作。
但作为一名学生来说,第1点并不是每个爹娘能给的(再说,本身就说明就业途径不是一种正当的合理竞争,会形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等级观,形成部分人的优越感,同时形成朝中有人好做官的裙带关系,滋生腐败。);第2点,也只能是少部分人能做到,一是名校有限,名额有限,二是现在的教育和招生体系还存在着城乡、地域差别,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平等竞争。所以,吏多的人只能是在普通院校里渡过曾经的“象牙塔”里渡过;第3点,做为一个普通经济收入的家庭来讲,供应一个学生到大学毕业,仅从小学算起,就已供养了16年(最少算)。这16年,最少投入也在10万元以上,可以说已是殚其所有,无力再支持下去了(因此,在农村,很多家庭选择了让孩子初中毕业后打工,而不是继续上学。这种很普遍,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能做个调查,会是一个很让人吃惊的结果!)。所以,无论从学生,还是从家庭的角度来讲,都急于让学生能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考研也是受数额限制,不可能每个要考的人都能受得起那份时间的煎熬如愿以偿。因此,就业,是最好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社会问题。除了企业有限,用人有量的因素,及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年俱增这些客观因素外,究竟是什么在阻碍大学生就业?
我是1996年大学毕业的,至今已10年了。我谨我个人的切身感受想谈一下自己的对大学生就业难看法。
首先是心态问题。十年寒窗,为的是一朝衣锦还乡。理想没错,但不能切合实际。许多大学生想着毕业后就坐办公室,拿一个高薪,过白领阶层的生活。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些都过于理想化了。我建议每个大学生毕业前都要冷静、理性地做一下自我分析:你会什么?能干什么?你所学的在社会上真的能用上的有多少?社会上对你的技能需求市场有多大?未来定位不等于今天就是。因为每个企业都是务实的,都是拿来主义,是按你能被用的地方有多少给你付你的劳动力价格--工资。因此,不要期盼有多高的薪酬待遇。我对到我公司实习的大学生说过一句话:你们,来到社会上,只是小学没毕业的学生。上高楼要从第一层台阶上。你没有别人乘电梯的资本!但由于心态作崇,没有经过多次摔打,他们认识不到,不愿下基层。这就是企业不愿用刚毕业学生的原因___太不成熟,太好高骛远,太书生意气,太自以为是,太不实际。不要认为这样说太打击大学生的积极性,太伤大学生的自尊心(其实,要我说这不是自尊心,是虚荣心!不走过3-5年的弯路,认识不到。不信,毕业后,你可以去到你家乡的大街上或在你熟人密集的地方摆一下地摊试试!)。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第一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