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六月,各种大型招聘会相继举办。
端午小长假期间,记者来到了“2011青海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招聘周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的招聘现场,那里来求职的人很多,技术工成为最受企业青睐的人才之一。
那么,我省职业技术培训的情况如何,是否能满足企业对技工的用工需求呢?就此,本报记者作了相关调查。
技校生职场“俏销” 5月25日,我们来到青海省职业技能培训委托培训单位之一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水电技校)。 在水电技校副校长郭逢年的办公室,记者刚刚说明来意,办公室电话就响了。四川绵阳长虹公司的负责人打来电话,想招一批技工。郭校长详细询问了用工需求后回复,学校大部分的毕业生已经有了就业意向;再者由于是理工类的学校,女生比较少,可能不能满足对方的用工需求。 这样的电话,郭校长每天都会接到不少。他说:“学生要毕业了,企业也到了用工需求的高峰期,再过些日子,电话还要多。”由于学校采取的是订单培养的模式,因此学生在没毕业前就已经有了就业意向的单位,只要能通过意向单位的考核,就可以顺利上岗。 像这样的情况,同样在省内其他职校发生着,职校生成了众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又到毕业生求职旺季,一边是“就业难”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边是企业面临一“生”难求的困境。“就业难”和“技工荒”现象的并存,折射出当前教育结构的些许尴尬,也体现出大时代背景下“蓝领一族”非常抢手。
技校生卢钰坤:择业机会很多 今年19岁的卢钰坤是水电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选择到广州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工作。卢钰坤初中毕业后,在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选择了职业学校。他说,一方面参考了家人职校好就业的建议,一方面是因为对这个专业有兴趣,想学点技术,俗话说,一技傍身,走遍天下不用怕。 “当时可以选择的单位也挺多的,省内省外的都有,我想到外面去见识见识,就选择了这家公司。”卢钰坤说,“现在工作了不到一年,月薪在3500元到4000元之间,一半寄回家,一半自己用。公司管住,交‘五金’,福利啥的也都不错,我对目前的工作挺满意的。”
就业之后,卢钰坤感觉自己的这条路走对了。“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没啥丢人的。我做的工作是船体吊装,就是把船体一块块组合起来形成整体,每当做完一项工作,我都挺有成就感的。”
职校:更新实训设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校办工厂是水电技校的特色之一。在校办工厂,我们看到大型的装卸机、挖掘机以及被“肢解”的汽车,还有各种测试设备。郭逢年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很重视,为学校配备了许多实训设备,我们这里的许多设备都是省内甚至国内先进的。”
“没有设备,光跟学生纸上谈兵,那能练出来技术吗?”在一间被实训仪器塞得满满当当的教室里,水电技校电工系主任张爱香拿出一些电路板给记者展示,“你看,这些电路非常精密,要想把它们接好就要经过不断地训练。学校的老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操作,这就是我们蓝领的职业特色。”
“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将学习由模拟演示性训练转变为在生产型现场真刀真枪的练兵,将学生学习的主课堂由教室挪到生产型实训车间。”郭逢年说,“我们的校办工厂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是学生上课的主要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