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第一次在社会的求职经历并不比大多数大学生朋友幸运;但据我所知,很少有同学在第一次被拒绝后就有勇气当时打起精神、“厚着脸皮”挨门挨户地进行自我推销。其实,抵御挫折的伤害是我们在职场上必上的一课。有一位专家说得好:找工作就是你得到一连串的“不行!”“不行!”“不行”……后听到对方说:‘行,来吧!’的过程。这一连串的“不行!”有多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气,但更取决于个人判断力和勇气。潇潇的勇气可嘉,但其判断力尤其值得欣赏:选择怎样的区域寻找工作机会及“工作机会”是什么-并非一定先从名企开始找机会,而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发挥自己所长;并非一定要先谈好工资,锻炼自己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并非一定要先找到有兴趣的工作,刚开始的工作可能是很枯燥的。按说潇潇的师妹们更轻易地得到了潇潇的机会,可她们没能把握;因此,在工作无趣的时候需要坚持。
第三阶段: 三月底,我离开了那家黎巴嫩的公司,因为那里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学习的所需了。我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好好思索一下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好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实习。
四月初,机会突然降临。一个过去也门的客人给我发邮件,然后到了北京之后给我打了电话,说想见我。他这次带着一个也门政府的项目过来,和现在这家杂志社的一个股东正在商讨工程合作。然后了解到这家杂志社准备在中东地区发行阿拉伯语版的杂志,他很有兴趣做中东的代理,所以准备把我从外贸公司“挖出来”帮他做杂志社代理的助手,然后带我去也门工作。
见面之后他知道我已经结束工作了很开心,然后问我愿不愿意去也门工作。去也门做一个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既可以锻炼语言,还可以四处游历,倒真的很吸引我。可是去也门真的很难说服我的家里人同意我休学,也很难保证安全问题,何况这样和我欧洲的男友分开时间更长了,心中有很多的犹豫。但是我还是和他一起去拜访了杂志社的董事们。
听完杂志介绍,他们准备以简体繁体中文、英文、法文、阿拉伯文在世界出版发行一个介绍中国和世界民族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杂志。我突然感觉到也许有机会得到欧洲的工作机会!
于是我对他们说,我可以获得欧洲的签证(他们还没有建立国外的代表处,较难获得长期签证);有一定的工作和国际交流经历;而且我可以先在国外建立网络型欧洲分社,等找到合适的代理时候再将网络型转换为实体型。更主要的是,一个欧洲分社的花销对于杂志社的初期是很大的,而我并不是为了钱而来,我的开销不会对杂志社造成损失;而且我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一个年轻人做事有着年轻人的执著和倔强,拿我做一个先锋,一个试验品,不啻为一个好主意。
我并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做过了,就不会后悔了。出乎我意料的是,老总居然并没有表示反对,他让我先留下来看看。于是,我开始了这边的新工作。
至于也门的工作,我推荐了我身边的一位朋友给那位也门先生,自己内心还是感觉很愧疚,辜负了他的厚望。
四月底我开始了杂志社的工作,这个时期主要的事情就是整合人力资源,我帮助接待了迪拜电信局的负责人,还有迪拜酋长亲王,准备通过他们打开中东市场。同时,我和杂志社一起经历了申请刊号,版面设计,制度制订,以及人员的招募,这段时间所学习到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一直到七月,我从来没有和董事们谈过这段时间的报酬,直到董事长最后找我谈话,说经过这段时间,我已经通过了考验,如果我真的可以成功的将欧洲分社做好,回国的时候可以得到杂志社的一些股份。但是我没有要求这些股份,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需要的只是这一段欧洲的经历,而做杂志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果我得到了这些股份,我再离开杂志社就太不仁不义了。而我从欧洲回来的那一年大四,我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规划去实现。
暑假,办好了休学证明,通过男友担保办好了欧洲的签证,说服了家人,身上只有第一个月的生活费,然后现在正在杂志社准备到了欧洲所需要的各种赠刊制度,联络通讯员制度,约稿制度,还有我自己的国际记者证,国际学生证(方便我云游)和工作合同。还有两个星期,我就要踏上一个人的异域之旅了。虽然害怕,虽然紧张,可是毕竟这么辽阔的一个舞台,只要可以不断的提升学习,总是能让我感到兴奋!而且现在是真正的可以养活我自己,还可以经常见到男友,让我对自己当时的勇气感激不已。
在欧洲期间,除了把工作做好之外,我会随身带着新出的阿拉伯语考级的书,阿拉伯语是一门较少人掌握的语言,所以它永远是我前进的一个最有效的武器,一个人有自己的专长真的是很重要。我在欧洲期间要能够熟练的将阿语和英文达到相互间的交替口译,这才是更加胜任一筹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