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走出来不会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际上是什么样,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知识有多么的匮乏,世界的前进有多么的让人措手不及。
二,日本的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民族忧患意识,所以很多人选择国际关系或政治作为自己的专业,他们有着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知道自己应如何为自己的祖国服务,而这些是我们很多人还比较欠缺的。
而这段时间我在学习上的坚持口语训练为了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潇潇的“第一步”与很多大学生朋友没有大的不同:参与学生会的工作,寻找一些兼职工作的机会。但不同的是:潇潇在工作中用心领悟、有意识地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潇潇很快地找准了大方向,放弃了诸如推销、礼仪乃至中文语伴等“工作”机会,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在专业学习和学生会工作当中,并在学生会工作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更大机会。
第二阶段: 2005年6月,我的大二即将结束,我决定要找到一个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暑期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我的暑期学习和实践计划很有效的结合起来;我的专业是外贸和阿拉伯语,所以阿拉伯外贸公司成了我的首选。
我调查了一些阿拉伯外贸公司, 大多集中在雅宝路(附近有清真寺方便他们礼拜)和国贸地区,都是属于小型的皮包公司,也许并没有什么很好的管理类的经验,可是因为公司小也许能最直接的接触到外贸知识。咨询过穆斯林的旁听生,知道雅宝路的京华豪园里面阿拉伯公司较多,找了一个周五的上午我就出发了。
在楼下就碰到了刚搬过来的阿拉伯商人。我趁机跟他们一起走进电梯,然后用阿语跟他们打招呼。他们感到很惊奇;然后我就对他们介绍了我自己,告诉他们我可以用阿语和英语操作外贸流程,想找一份工作。他们很热情的邀请我去他们九楼的办公室,我心里很开心:没有想到这么顺利。可是到了九楼,他们已经雇佣了的一位中国男士把我拦在门口,然后斥责地对我说不需要人,又用土语对那群阿拉伯人说了些什么,就关上门不再理会我的敲门声。那一刻我感到特别的无助,更加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如果我可以掌握土语的话也许还有争取的机会。但是既然来了就不可以放弃!我乘电梯到了12楼,准备厚着脸皮一层层往下找。
十二楼有一个黎巴嫩的外贸公司。我敲门进去之后,看到客厅里坐着好几个老外,就大声对他们说:”你们好!我是来找工作的。”然后就跟着其中一位走进了经理办公室。
刚开始的介绍很顺利,因为我已经提前准备过阿语和英语的自我介绍和相关的词汇;可是,当他听到我只能待2个月的时候就很认真的拒绝我了。他对我说,两个月之后我可以做的很好了,但是却不能继续工作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这时候找到一份工作的渴望充斥着我全部的内心;我反复的说我可以做些什么, 只要你们找到合适的人我立刻把我学到的教给他就走,我不需要任何工资,我只希望获得经验,……反正我就是赖着不肯走……就算不录用我我也当找人练习口语的好了?
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口语练习”最后他很无奈的对我说:那随时欢迎你来吧!不过是你自己说不要工资的。
虽然有点觉得委屈,但是我第二个星期就来上班了。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是很枯燥的,这段时间我都在不断地查询国内哪些公司生产哪些产品,然后收发传真,然后给客人冲咖啡、红茶……这样重复的机械性的劳动几乎快让自己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唯一幸运的是,办公室里从老板到客户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对语言的学习还是很有裨益的。当然,当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拿到了应得的工资-我自己要求的800元。那天我很兴奋,请男友大吃了一顿。
开学之后,老板给我打电话了,问我愿不愿意上学的时候兼职去,于是我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每个周二四下午和周六全天,往往是早上上课到11:30,然后就买袋饼干、开始倒车去上班。这时候工资是每月600元,但是相比工作时间而言,还是上涨了很多。很开心自己终于可以渐渐不再成为家人的负担了。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今年(2006年)的三月,也就是我陆陆续续在那里呆了9个月。最枯燥的日子过去之后,他们开始带着我一起看货,我可以独立的联系国内的厂商让他们发样品然后再和他们签协议,也可以帮着做一些集装箱相关的单据;最有趣的时候就是招聘的那段时间:我自己负责招人、面试、考核。中午老板常常请我们和客户一起出去吃饭,我偷偷印了个人的英阿文的名片,然后给一些我熟悉的客户,没有想到这小小的举动却带给我新的机会,虽然我内心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有违职业道德的。
后来我也曾推荐我的师妹去那里工作,但是她们工作了两个星期不到就借口离开了,让我觉得对以前的老板很是愧疚。她们离开的原因我也明白,因为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工作真的是很枯燥和重复,但是作为一个新人而言,想要一开始就学到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能的,大家需要时间建立一个彼此的信任。现在我和老板仍然是很好的朋友,他还主动给我介绍了一些欧洲的代理商朋友,这样在我欧洲工作不忙的时候可以继续作一些兼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