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纲要》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上有哪些创新?
答: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方面,按照"突出特色、支持重点,创新机制、提升水平,以点带面、形成富集"的原则,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在开发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方面,依托青海优势、特色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转移,向人才短缺的行业、产业和岗位流动,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人才群体。在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方面,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育、医疗卫生、宣传文化、旅游经营管理和金融领域人才队伍。在优化人才区域布局方面,按照青海"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格局,通过重大项目引导、实施积极的援助政策等措施,针对东部地区、柴达木地区、环湖地区、三江源地区的不同特点,促进主体功能区域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配置,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
问:《纲要》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
答:一是在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上,重点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合理配置、用人单位自主管理的人才管理体制。二是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上,充分考虑人才的能力开发、人才的发现与使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重要环节,将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调整为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五大机制,并提出了许多创新举措。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上,进一步突出了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针对青海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现状,提出了加大政府对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流动宏观调控力度的措施。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上,提出了要继续完善省级优秀人才选拔制度,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奖励体系等等。
问:《纲要》提出的9项人才政策有哪些导向性?
答:一是针对当前人才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提出实施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投入政策;二是针对青海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提出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三是针对城乡、区域人才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实施引导人才向农牧区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政策;四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提出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五是针对人才流动渠道不畅的问题,提出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六是针对青海急需紧缺人才匮乏的现状和近年来人才引进工作的经验,提出实施积极的引智引才政策;七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亟需重视和加强的问题,提出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八是针对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提出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九是针对人才合法权益保障不够的问题,提出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问:《纲要》为什么要设计实施14项重大人才工程?
答:工程的立项和设计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既全面覆盖又突出重点。这14项人才工程覆盖了人才发展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牧区实用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还包括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各个环节。二是既注重继承创新又注意衔接整合。这14项重大人才工程有的是新设计的项目,在设计这些项目时,注意了与原有项目的衔接;有的是已实施的项目,对这些项目都注意在现有基础上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三是既强调引领性又强调示范性。这14项人才工程是由省级层面组织实施的,工程实施后能够引领和带动相关领域人才发展。同时,又强调要把这14项人才工程做成“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推动各地各部门制定本地本系统本行业人才工程,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快青海人才队伍建设。(作者: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