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时许,由青海省工商联和省个私协会举办的“送岗位到校园 聚人才在企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青海民族大学东校区举行。共有373家用人单位提供了9131个岗位,记者探访招聘会发现,销售岗位虽招聘最多,却并不吃香,应届毕业生多是“广泛撒网”。
服务、销售岗位“不受欢迎” 应聘者找工作不“对口”
在招聘会现场,可以发现,几乎每家企业都设有销售岗位。对于销售员,基本上没有特殊的招聘要求,也没有太多的专业限制。
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王先生表示,销售员是非常锻炼人的岗位,且薪酬高于其他岗位,根据业绩提成。尽管如此,对于销售员的工作,很多大学生都不买账。“我觉得做销售工作太幸苦,尤其是对我们女孩子来说,毕竟读了3年大学,还是希望找一个更好的职位”青海民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专科生李燕飞说。
在现场,几乎每个学生手里都拿着此前已精心挑选好的企业名单,有些学生进场后直奔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展台前进行咨询,有些学生路过每一个展台,都会停下来咨询,有些甚至对与本专业相差甚远的职位也充满兴趣。大四学生唐玉兰说:“我的专业是英语,找对口工作不容易,所以还是多观望一下,给自己多点选择。”
改变就业观念 择业前认清自己 找准定位
“今天前来应聘的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定位,还不愿意去比较偏远的地区就业。原因就是他们对自身认识不清、择业观念不明晰、定位不准确。”一家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军说。
王军说,他们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招聘中发现,这种情况一直存在,这表明大学生在就业心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不了解,不少大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期望都比较高,多数人都不愿意到企业从基层岗位做起,他们认为,自己读了三四年大学,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还要到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太大材小用。
青海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董战明,他认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主要原因是90后所处时代背景和观念造成的。因此,在择业时,他们采取回避态度,而更倾向于待遇好、环境好、轻松不累的工作。
董战明表示,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很多大学生觉得服务、销售类的岗位比较低端化,这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这需要学校在教学中进行就业指导,改变就业观念,提前让他们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我们在逐步对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引导,并专门开设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以利于其今后的就业和工作。”董战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