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出国、就业——路在何方(3) 最后说就业。就业的压力不用说是非常大的,从这两年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就可以看的出来。管理学院2006届本科生的就业率不到80%,这其中还包括了保送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及出国的同学,如果光看就业的同学,我想这个比重还会更低。就业的巨大压力我想主要来至于三个方面。
首先压力来至于高校扩招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目前中国的在校大学生达到了2300万,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这也就意味着每一年新增的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而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GDP的增长水平前几年一直在9%左右,而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国的经济不可能也不允许总保持如此水平的高速增长,目前适合中国经济状况的增长速率应该在7%左右,并且政府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是朝着这个方面努力。总所周知,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来相应数量的新增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率的下降必然导致新增就业岗位的减少。人数增多、岗位减少,必然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
其次压力来至于同时期毕业研究生的竞争。这几年研究生在不断的扩招,每一年研究生的毕业人数都在增加,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研究生的就业标准有所降低,这就必然会占去本科生的一部分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由于全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很多学校由原来的三年制改为两年制或者两年半制,这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在接下来一两年的时间里,某些学校会出现同一时期有两届研究生毕业。也许你会说幸好没有赶上这两年,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对于就业的影响绝对是2年吸收不了的,今年就业人数增多,需求不足,必然有一部分要占用下一届的名额,一届对于一届的影响,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够吸收,这就意味着对于2010年之前就业的同学都会有所影响。
最后压力来至于自己。作为哈工大的毕业生,说实在的大家对于工作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一般心目中的意向就业单位都是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和待遇比较好的外资企业。而这些企业招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实际上,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划定一个招聘范围,也就是它只在全国固定的几所或者十几所高校中招聘,例如中兴好像是划定了一个18所高校的范围,当然哈工大一般很幸运的还是在这些企业划定范围之内的。这种招聘的方式就意味着,大家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你身边的同专业的同学了,而是全国各大名校同时期的毕业生,每一年企业的招聘计划都是一定的,在这个学校多招了就必然要在另一所高校减少。那么客观的分析一下,我们哈工大的毕业生在与其他名校的学生竞争是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或者说你比清华的毕业生、同济的毕业生、浙大的毕业生强在哪里,企业凭什么要你?我想这是值得每一个想就业的同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单从地理的角度来说,哈工大是不具有任何优势的,由于地处东北,企业一般都是要么最先来,要么最后来;最先来与最后来的结果都是企业绝不可能多招,不减少名额已经是万幸了。但这几年都有来招聘作秀的企业,也就是宣传铺天盖地,最后一个人不招或者象征性的招1个人,我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