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西部人才工作的建议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长的方式将会发生新的转变。适应这种转变,人才问题也将会变的更加突出、更加严峻。因此,针对我省人才队伍现状和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我省将在这一时期,大力推进人才开发。基本目标是:推进制度改革,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青海特点的人才开发运行模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探索满足现实需要、立足长远效益的人才战略;发挥行政示范效应,驱动全社会人才开发。实现上述目标,既需要我省自身的艰苦努力,又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和支持。为此,建议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我省人才工作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实施以人才开发项目为主体、以增强活力和动力为主线的人才开发计划,帮助我省突破长期以来人才事业发展的瓶颈。
(一)实施多级联动的开发模式,形成良性互动的开发机制
由于历史和环境条件的原因,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地区,人才开发的基础十分薄弱,人才开发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人才开发工作必须结合国家的支持能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家西进的内在驱动力以及西部地区产业趋同的实际而展开。建议国家在推进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模式选择上,应建立起以行政推动为先导,市场运作为补充,“上下联动”、“东西联动”、“区域联动”的人才开发模式。“上下联动”,就是在西部地区立足于自主开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扶持,不断增强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造血”机能;“东西联动”,就是中央政府通过搭建东西部地区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广度和深度;“区域联动”,就是国家通过指导和协调,在西部地区建立起一个信息共享、人才共用、优势互补的区域人才开发的联合体。国家应通过建立,成为促进这种多级联动的枢纽中心。“西部地区人才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就是具体负责联动模式的构建、联动项目的筹划和实施。
(二)加大推进改革的投入,调整人才结构,激发人才活力
结构失衡是我省人才队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我省90%的专业技术人才都集中在事业单位。除70%的教育、卫生人才外,其他行业的人才与我省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度。放活了这些人才,人才配置的市场化进程才能加快,人才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度才能密切,人才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但从近几年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看,人事制度改革虽推行了聘用制,但“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换仍需要支付很大的改革成本;分配制度改革虽进行了许多尝试,但由于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有限的收入水平,使人才价值的报偿机制的建立遭遇很大的阻力。我们认为,就青海自身客观条件,人才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大中专院校专业设置的方法,即通过调整供给结构的办法来展开。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满足未来几年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必须依靠国家的支持,在调整现有人才结构上做文章。也就是通过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投入,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引导和激励这些人才向企业和其它所有制领域转移。“十一五”期间,建议国家在我省试点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换激励机制。
(三)实施现有人才素质提高工程,培养一批骨干人才
素质偏低是青海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我省现有人才的绝大多数是通过我省自身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由于长期以来受教学水平的限制,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必须通过大量的继续教育弥补缺陷 。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人进入工作岗位后,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过以知识更新和专门业务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为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省在2000年实施了人才培训工程,选派了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到外地接受培训,但人均培训经费只有5000元,造成在培训内容、培训机构的选择上困难较多,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因此,建议国家帮助建立青海省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方式可采取国家划拨和地方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资金主要用于骨干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表彰奖励人才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