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级环保机构不断加强,环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环境执法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人才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长足发展的瓶颈。本版今日刊登理论文章,提出建设环境大学是中国环保面向未来的务实抉择的观点,希望相关领域有所借鉴。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触角已经延伸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做好环保需要两方面支撑:一是管理;二是技术。然而中国环保30多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环境管理工作方面,环保技术开发工作的发展不能满足环保事业的现实需求,人才缺口是制约环保事业长足发展的软肋。面对未来复杂而艰巨的环保形势和任务,需要客观分析历史,认真总结经验,以更大的勇气去破解环保工作软肋。 当前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阅读提示 在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面前,有效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突破口仍在政府层面,在于政府能否提供务实的公共服务,能否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撑。简言之,政府应该为环保技术埋单,其根本出路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理论上讲,环境监管部门与排污企业两者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中双方常常处于对立状态,上演的是一场围追堵截和猫抓老鼠的大战,这样既消耗行政成本,又影响两者的关系,是一种非常态的现象。其实细究起来,道理不言自明,环境管理解决了“不让干什么”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应该怎么干”这个技术问题。 “堵”与“疏”的辨证关系告诉我们,只堵不疏,往往让现有形势更为恶化;只疏不堵,只能使表面暂时平静。“堵”与“疏”的问题就像治水一样,如果不从上游疏通渠道,只在下游堵的话,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堵”为权宜之计,“疏”才能治本。在做环境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多做一些“疏”的事情,多提供一些“疏”的服务。“疏”的工作做好了,也可以减轻“堵”的压力,把有限的行政资源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