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创业
决心不再受命运的摆布
初到陌生的都市,父子俩租不起房子,只能“傍”亲戚。好在刘国梁在镇上学了白案,炸过油条,好心的亲戚把他介绍来到汉口一家小餐馆,学做红案。他的父亲则找到一家苗圃打零工。
为了挣够修房的钱,刚18岁、瘦弱的刘国梁埋头苦干。武汉的夏季热得冒烟,在密不透风的厨房里,他一人负责红、白两案,同时应付七、八张台面的菜肴,好几次,都热得晕倒在炉子前。他酷爱学习,师傅传授技艺,总是记在心里,反复推敲。为了纯熟技艺,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凭着不怕苦、肯动脑的精神,学徒刘国梁渐渐有了一手好厨艺。他的一个绝活,至今为当时的同行津津乐道:一只活鸡,从开膛破肚到端上桌面,不过几分钟的事,给鸡去毛时,面对滚烫的开水,他可以动作敏捷得烫不到手。
图解:就这样,两年过去了,父子俩历尽艰辛,终于攒到了几千元血汗钱,可以回家修整房屋了。然而此时的刘国梁,经过大城市的濡染,已经眼界大开,不愿意再回到那个贫苦的乡村了。就在他有这样念头的时候,刘国梁偶尔听到一位顾客感叹,目前武汉适合老百姓消费的像样的餐馆太少了,这位顾客的话给刘国梁触动很大,他觉得在武汉开餐馆是很有前途的,只要用心经营,一定能赚钱。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不再受命运的摆布,自己去闯出一番天地。
原始积累
勤扒苦做赚取“第一桶金”
刘国梁没有回家翻修老宅,而是苦口婆心地说服家里人,用这笔钱开了家小餐馆“小南京”。店在当时冷冷清清的汉口新华后路,招牌也十分简陋。
和每一个小业主一样,刘国梁为了他的“第一桶金”,起早摸黑,勤扒苦做。5年间,刘国梁精打细算,“小气”到了极点,为了节约成本和保证原料的品质,他曾骑着摩托车,到200公里外的洪湖去采购鲜鱼。他对菜肴精益求精,并对客人承诺:如果菜做的不好可以要求重做。他娴熟的技艺和良好的待客之道使得小餐馆生意红火起来。
就这样,用了5年的积累,刘国梁攒够了20万元。20万元,对于出身贫寒的刘家,算得上是座金山了,眼见武汉餐馆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少餐馆都在上档次、上规模,刘国梁提出要倾其所有,用来购置大门面,进行高档装修,却遭到了想回家盖房的父亲的强烈反对。是小富即安,还是开创更大的事业?刘国梁面临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