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一族”队伍,主要的标准为每周工时低于平均工时的三分之二以下、收入低于全体平均60%以下者。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换句话说,穷忙族并非失业者,有人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甚至全职受雇者都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欧盟还将这群人细分成不同等级,提供不同的协助方案。
最近,“working poor”一词成为国内各大网络论坛的流行词,它在英语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原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后来这个族群的定义得到扩展——为了填补空虚生活不停消费,之后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人也被称为“穷忙族”。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白领加入到了“穷忙族”的行列中。专家建议:“穷忙族”要摆脱“穷忙”怪圈,工作上要有奋斗目标进行自我提升,生活上要注重理财。
“穷忙族”自称比“月光族”可怜
在网络的各个论坛,都可以看到不少自称“穷忙族”的网友在诉苦。
网友“花开有声”在一家跨国集团公司工作,她还利用闲暇时间,兼职开起了网店,丰厚的薪水令不少朋友羡慕。“别看我工作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其实我是‘穷忙族’,比‘月光族’更可怜。‘月光族’多少还有点自娱自乐,我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花开有声”说,大学毕业后,她就进入大公司上班。安于现状的她感觉工作稳定,工资也算过得去,也就没了继续深造的动力。她每个月在衣服上的消费就占了工资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房租及一些必要的其他开支,收入就所剩无几了。她感觉自己虽然没少做事,但也仅仅能解决温饱,目前越来越忙,连去充电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了。
“已经工作3年多了,每天都是忙忙碌碌,还经常加班加点,但就是没有一分钱的积蓄。”和“花开有声”情况相似,网友“媛媛”对此也深有感触。“媛媛”在网上发帖诉苦:工作这么多年,虽然薪水年年涨,可和物价的涨幅比起来,太微不足道。她拼命工作,却仍感觉力不从心。
网友“有教无类”感叹:“我现在住50平方米的房子,看上世纪90年代买的旧彩电。虽然总是用‘穷不过三代’来安慰自己,但我的努力总不见得到回报,忙完就剩下一个‘穷’字的生活让我感到很迷茫,哪里还有幸福感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