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民族地区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10月29日,扎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省民族地区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教育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需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实施‘双语’教育,就是要让少数民族学生既学好民族语言,同时又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希望‘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学子更有竞争力。”
出生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扎布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他熟练掌握藏、汉、日三种语言文字。多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1997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4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他曾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讲学。他还是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2项。
扎布告诉记者,从历史的角度看,早在1300多年前,许多吐蕃人就被派到长安,学习汉语和汉文化。这些人学成回来后就开始翻译汉文典籍,弘扬汉族文化,为藏文化的发展和藏族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藏族的“双语”教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在“双语”问题上,我们的先民们很早以前就有着十分宽广的胸襟和眼光。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多民族国家都有作为统一国家象征的国家通用语言。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语汉文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唯一的族际交流语言。学好汉语文既可以学到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之一的汉文化,同时又可以与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繁荣发展。 “从我个人的情况来看,也能充分证明‘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藏族知识分子。现在我能用藏语文、汉语文和外语开展工作,进行教学与研究,开展学术交流。每一项教学任务的完成,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我都离不开通过汉语文吸取有关最新成果。许多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我都是通过汉语文学来的。汉语、汉文,使我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完满。我是‘双语’教育的受益者,从小学到博士阶段学业的完成、从一个一般的中专教师到大学教授、从国内到国外留学、讲学,我的成长和进步,从来没有离开过汉语文给我带来的极大裨益。”扎布说。
“全省教育大会和《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实现‘民汉兼通’的目标是完全正确的。‘双语’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的,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同时,我们应该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全省和谐繁荣的局面,珍惜全省改革发展的成果,珍惜我省难得的发展机遇。消除疑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魏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