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大师范生藏区顶岗支教
两年来共有两千多人次,占当地在编教师三成
本报讯(记者 张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香达镇冷日村小学是一所建在半山腰上的寄宿制村小,尽管全校只有42个藏族孩子,但对从青海师范大学来该校顶岗实习的大四学生王秀文来说,当老师的感觉却很幸福。“我每天上午给孩子们上数学课,下午做游戏,晚自习时再给他们补习汉语文课。”王秀文说,“看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教师的奉献精神。”
日前,青海师范大学师范专业1096名高年级学生,分赴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9个“两基”攻坚县,像种子一样撒向127所农牧区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支教实习活动。
青海师大的支教活动在藏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得知有134名大学生来囊谦县支教后,这个只有6万人的小县立刻引起了轰动。当地藏族群众用衣襟装了满满一兜的土豆,堆满了支教学生的宿舍;天气寒冷,藏族群众连夜给“娃娃老师”送来取暖用的牛粪……牧民们争先恐后地将孩子送到学校来,当地的入学率明显提高。牧民们说:“得知青海师大的大学生来上课了,我们都愿意送孩子去上学读书了。”
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在青海省政府的支持下,青海师大启动了师范生赴农牧区中小学“顶岗支教实习计划”,组织已经完成主要课程的师范专业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基层学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
计划启动两年来,该校已有2000多名师范专业学生到教育基础薄弱的青南藏区顶岗支教实习。顶岗支教实习学生人数占到4个藏族自治州在编专业教师总数的32%,共上课30多万个课时,人均每周16.5课时。“支教实习学生人数优势和学科优势,使藏区学校师资短缺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丰富了当地的课程设置,展示了新的教学方法,使藏区学校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扎实推进。”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银生介绍说。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数量总体不足、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是制约青海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青海还有9个县未实现“两基”目标,4个藏族自治州教师缺口近2000人。“作为省属师范大学,学校必须更多地承担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张银生说。
为配合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青海师大调整教学计划,尝试建立了“3.5年+0.5年”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3年半的专业教育,用半年时间参加顶岗支教实习。各院系对学生进行了专业培训,针对青南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的实际,开展常用藏语会话培训;聘请专家就牧区生活常识、高原疾病预防与自救等内容开展全校性专题讲座,培训350场次;考虑到9个支教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学校为每名支教实习学生进行了专门体检,并购买了保险和御寒装备;学校在每个支教县建立驻县教师工作组,选派3到4名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和管理学生生活。
师范生的到来缓解了当地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教学方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差距。青海师大驻县教师与师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当地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培训,组织评课比赛,一起交流研讨教学重点。
《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31日第2版